揭示板
我是穆子如,宅媽小穆,卯卯和德德的媽媽。
2011/09/05 長女小卯出生
2013/11/18 第二個寶貝德德出生
喜歡音樂、讀書,許許多多,但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
然而,家人是可愛的,必然也有美好不斷伴隨挑戰增長
決定跟老公站在同一陣線,帶孩子在家自學,可能是人生中一大挑戰。
所以會再繼續寫下去,留下我的紀錄,也是我們家的紀錄。

目前分類:Theatre 劇場記 (5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裴艷玲來台演出,一系列五天的劇目是演京劇。除了招牌《鍾馗》以外,還有從未展演過的〈蜈蚣嶺〉,一趕四的《伐東吳》、與魏海敏合演的〈坐宮〉,余派老生清唱與《鬧天宮》…等等劇目。不過我沒有全看,只看三天。

【8/9‧鍾馗】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五天的「京豔」裴豔玲系列演出,我看了三天。
一時間無法說清所有的感想,我知道單純用「好棒」來說一個人的表演,是很沒有說服力的,但是問我好不好看裴豔玲怎麼樣,開口我還是會直接說「很棒」的。

真的,我覺得從她的表演,就是看得出她賣力、認真、不欺場,而且表現好到讓我大為折服。五天的演出真覺是一天快似一天,「看了一場就少了一場」的感嘆,我想應該大家多少都有,因為這些精彩的演出實在很難得見啊!而裴豔玲的好似乎不止於台上,台下她也是很親切很棒的一個人。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6.14. 台北城市舞台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黎安 卓文君◎沈昳麗 
卓王孫◎胡剛 東方朔◎袁國良 楊得意◎吳雙


上海崑劇團青年演員訪台演出,五天連演,由新編戲《司馬相如》打頭陣。

即使聽說過,也只是聽說而已;進劇場要看戲的時候,對這齣戲是什麼模樣,其實可以說是完全沒有認知的(劇照不算啊),劇本怎麼寫、調度怎麼排、整體的風格,都得在這一天裡面用自己的感官來體會。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的天氣直是個熱,熱得很。老是覺得什麼事都不想作,不管在哪兒都差不多。

不過日子要過飯還是要吃。昨晚吃飯的時候就配了片聞名許久,備受推薦的音樂劇「Sweeney Todd」(理髮師陶德)──不過不是真正演出錄影的紀錄,正確來說是「in Concert」,也就是演唱會式的演出,等於是演員們在一個音樂會的舞台上演出了這部作品。這齣作品是Stephen Sondheim(史蒂芬桑坦)的詞曲名作之一。在這場演出中主演理髮師Todd的是George Hearn, 飾演餡餅店老闆娘拉維特的是Patti Lupone。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是我這個對中國古典文學老是不留心的枯腦袋裡,比較有印象同時也比較喜歡的作家之一。因此聽聞南京越劇團的新編越劇《李清照》要在台灣演出,我當然是有興趣的,所以五月二十六日,我與朋友前往台北中山堂。
演出之前,只聽說女主角陶琪演出此劇頗受好評,而且在劇中還要親自彈古琴、寫書法;除此以外我對這齣戲或者是演員的理解可以說是0。真的是抱持著對劇目的好奇,還有對於聽越劇並不排斥而來。

全劇分為六場加一個尾聲,編劇是羅懷臻,主演是南京越劇團的陶琪(飾李清照)以及華潔(飾趙明誠)。整個劇情安排可說是將李清照的數闋著名詞作,依據其生平遭遇,將詞意或詞本身用在劇本中,串連成從李清照的少女時期至晚年的故事。

劇情從與趙明誠相識、婚配的時期開始,李清照青春情思的展開,在第一場「如夢令」的鞦韆架、鮮麗的風光幫襯之下,當真是明媚清新。開場鋪墊以後進入第二場「憶吹簫」,乃是趙、李成婚之後的愜意生活的呈現,在易安詞中予人鮮明印象的猜書鬥茶,兩人神仙眷侶的生活是那麼幸福美好,但是知道李清照日後遭遇的人看到這一場的標題,應該會如我一般帶有幾分傷感吧!
隨著劇情漸漸轉折,李清照卸去了青春時期的兩辮髮,變成少婦的妝容,她的憂愁漸漸堆疊,與趙明誠雖然同樣地相愛,但大時代的變動讓他們惶恐,一紙官令的到來更是讓他們必須分隔兩地。流離的日子開始了,然後是傷痛的日子,然後傷痛復更傷痛,趙明誠的去世、古物的被盜掠,迭二連三,讓「李清照」開始崩潰,並且消失。
晚年的李清照在酒肆中一杯杯的狂飲,直到從前的侍婢夫妻歸來,琴心悲痛地斥責從前聰慧的小姐,酒肆裡面同聲朗讀的「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終於讓李清照再度地醒來……

上半場的終曲,與下半場的尾聲,都讓我不禁鼻酸淚流,當劇場內大燈亮起,自己都覺得又好哭又好笑的。因為一方面雖然知道演出的調度氣氛是那樣地誇張,甚至是有點過度的狀態,但是一方面卻又因為整體氣氛的醞釀營造,搭配上易安詞中的款款情思,讓我哭到底是同情還是感傷,是傻氣還是誇張,我自己也弄不明白。
只是當看見同樣一座鞦韆架立在暮色中,枝葉疏落,髮色蒼蒼的李清照款步而出,唱起了她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怎麼不會想流淚陪她一同嘆息呢?

我很少聽或看越劇,不懂其間好壞,每次看越劇就是純欣賞,感受其形式和表演的賞心悅目,以及其間情感的流動。這齣《李清照》同樣讓我飽嘗到主角人物的心境起伏,以及優美的畫面、歌聲。尤其是陶琪,從李清照的少女時期到晚年,歡快、抑鬱、堅強,從她的表情中都可以清楚地讀出來,唱得也相當好聽。華潔的聲音不知是個人特質或者其他因素,比較起來有點沙啞的感覺,但是在演繹趙明誠的最後一段生命時,卻因為這一點而倍增感情的渲染,很感動人。
舞台美術也是我頗為欣賞的一環,造型方面很能體現出李清照等人物的優雅風格,清新不會落俗;舞台的景幕雖然會畫出一些實景的味道,然而並不會掉進寫實的陷阱裡,覺得其用色與畫的風格頗能襯托一種悠遠的感覺;另外即使表現屋內實景等地,搭景也採取半寫實半寫意的風格,看了是蠻舒服的。

有一點不喜歡的是,為什麼每場開頭總要一個美麗的旗袍姐姐站出來唱一段易安詞呢?歌聲是好的,詞也是好的,但是這個站出來的形象跟戲本身是有落差的,如果她能在幕後演唱,讓觀眾在燈未亮前有醞釀情緒的時間,不也很好嗎?


兩幕的戲,每到閉幕前那一場,總被惹得落淚,很有種「看戲傻」的意味。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實在煽情啊,其實也並不是不能理解,有些橋段我也還是有點質疑的,例如「米大師」出場不管說什麼,我都覺得其實他並不是個很重要的角色,不曉得是否我體會錯了;另外也有老師後來說,其實也沒有必要把易安詞作都化進了劇中詞;但是我覺得正因為這些詞,因為對李清照本身有著認識和同情,所以我才會覺得感動吧!也因此我覺得這齣戲還是蠻好看的。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晚去新舞台,聽蘇州市評彈團來台演出評彈,共三天的演出,我只先買了一場「盛小雲專場」的票,因為從來沒有進劇場欣賞過評彈,對於評彈也沒有什麼瞭解,既然媒體上面說盛小雲演唱藝術多麼好、很有名,那麼就去嘗一回鮮,感受一下評彈藝術是什麼樣子吧!
還沒進場就發現演出長度達150分鐘,稍微一嚇──不就是說跟唱嘛?怎麼要演出到兩個半小時?──可見我對評彈是什麼模樣的東西其實根本沒抓準吧……

幕起,看舞台的陳設是現代味兒的古典小格局,幾片屏風板,中間加掛一張大紅的裝飾背板,一張大椅在正中,穿著綠色旗袍的盛小雲從容地走了出來。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銀河鐵道之夜》,最初是在一部日劇[1]中看見,依稀辨認,那本書的作者名叫宮澤賢治,那時我才讀高中沒有多久。

買下第一本中譯本,那是1998514,特價99元的宮澤大師作品。[2]

老實說,這本薄薄的小書,故事那樣地短,我不禁懷疑起其翻譯的完整性,後來又買了一本新版本,厚度增加,但是內容似乎還是沒有什麼差別。
至於為什麼會懷疑其完整性,是因為自己看了一遍兩遍,感覺還是似懂非懂。

說是童話,但是明顯地感覺到有「暗語」,其寓意為什麼那麼明顯又那麼隱密?
疑惑被時間掩飾,《銀河鐵道之夜》成為一本我讀過的、名稱很美麗的書。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下午,與秋千去看瑪麗亞‧佩姬佛朗明哥舞團的演出《佛朗明哥共和國》。


我是在「大河之舞」
(Riverdance)VCD中看到瑪麗亞‧佩姬,當時就為她有力而感性的佛朗明哥舞姿深深吸引,雖然沒有因此跑去學舞,但是對她可真是非常有印象,之前她的舞團好像要來台又因故取消(大概是SARS吧,沒啥印象了),這次來台演出,我無論如何都很心動想去看,跟迷上佛朗明哥舞的秋千就這麼約定去看表演了。


還好有去看!真是太美好了!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津京劇院來台演出,一連六天總共八場,我看了一半。分別是:

6/22 19:00 《乾坤福壽鏡》 王豔

6/24 19:00 《野豬林》 王平、王豔、王嘉慶

6/26 14:00 〈十字坡〉 黃齊峰、閻虹羽

〈鎖麟囊‧珠樓〉呂洋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新點子劇展‧西田社作品:《情書》
觀賞日期:2005/05/29

《情書》由去年以《柳‧夢‧梅》獲得台新藝術獎入圍的基本團隊再次合作──戴君芳導演、施工忠昊舞台裝置、陳美蘭與楊汗如主演,將《西樓記》的四個折子〈樓會〉、〈拆書〉、〈空泊〉與〈錯夢〉串連起來,以現代實驗劇場的方式及風格,運用現代的媒材、裝置藝術,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裡面打造一齣新風格的劇作品。

沒看過《柳‧夢‧梅》,我猜導演還是希望以「閉眼聽是原汁原味的崑曲,睜眼看卻是以現代劇場形式呈現」的原則出發吧,加上由台灣相當不錯的曲友楊汗如負責定譜和主演,楊汗如與陳美蘭是我覺得在台灣看起來不錯的崑曲生旦組合,所以錯過了《柳‧夢‧梅》,不妨來試讀一場《情書》,遂與朋友二三人,一同進了劇場。

劇中四個折子《樓會》《拆書》《空泊》與《錯夢》我都沒看過,所以對我來說看新的劇目還蠻重要的,在小小的實驗劇場裡面,楊汗如、陳美蘭離我們非常之近,毋需麥克風也聽得一清二楚,這種感覺很不錯,好像能夠理解為什麼古代有錢人會想要養家班了(),表情與聲音都很清楚,小場地也適合崑劇的情調,不過,配合的舞台設計實在是有點兒奇怪。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傳統藝術季活動‧心心南管樂坊「心韻」
Time : 2005/05/18 (Wed.) 19:30 // Place:台北市 中山堂 // Seat:二樓五排1號

特地趕回台北,為了終於能現場聽見王心心唱南管。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海塾舞踏作品《
遥か彼方からのひびき

(中譯:《響──來自彼方的迴喚》)

觀看時間:2005/01/21 19:30~21:00左右 無中場休息

觀看地點:國家戲劇院 Taipei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舞,可以說是「動」的美化吧!舞動,舞動歸根到底還是身體所彈奏出的韻律,利用人最原本的肢體進行探索的行為,但是因為那些探索漸漸地超越一般人所能做的,所以我們開始進行欣賞。

我總覺得自己不太會看舞,看舞要怎麼看才會「感動」,又要為什麼而感動?說真的,我不是很明白。
今年初我到劇院看了山海塾的作品《響》(HIBIKI),舞者的一舉一動讓我很驚訝,他們可以那麼靜又可以那麼靈活,他們的每一個動作都像一張設計好的照片,真的很厲害,真的很了不起,我在心裡最大的感嘆莫過於此;至於舞作整個要表現什麼,如果不是看著節目手冊,或許實在不易理解。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圖片原始網址〕http://www.paol.ntch.edu.tw/Public/Magazine_Bibliography/2005331229327055.jpg 

        今天下午到新舞臺去,看了國光劇團的創新京劇作品《三個人兒兩盞燈》。

        事前看過DM、聽過宣傳講座,對劇情也有相當的瞭解,所以在看戲的時候,免不了會一面想像著情節將如何演出──其實這在看一齣「新戲」的時候,好像有點不太好吧?因為新戲就是可以給觀眾不同的劇情刺激啊,所以看著看著覺得以後應該多少避免一點這種傾向呢。
        劇情上,我認為編劇之一,同時也是原創構想的趙雪君,她杜撰這個頗有新意的故事,雖然背景在古代卻有不同的「見解」,有點像是把古典題材顛覆了,其實多少小說也是做這樣的事情啊(這瞬間想起了李碧華的《青蛇》之類的作品),戲曲何嘗不能呢?如同王安祈老師在講座中說的,京劇是相對上比較新的劇種,它的包容性很廣闊,運用這樣的特質來結合現代人的思緒與接收的訊息,確實是很有開發價值,不只國光劇團創新,「當代傳奇」也是這樣新穎前進地在進行每一次的嘗試,我所知不多,想到的只有這樣,也許有更多有趣的實驗吧!

        演員演出方面,主角由陳美蘭、朱勝麗、王耀星擔綱演出──我第一次看到、聽到王耀星的演出,她是三人中年紀最小的,扮演的人物卻是感覺上最像姐姐的(廣芝),唱起來也感覺蠻成熟,或許是專工程派青衣的關係吧,聽起來的感覺就是特殊一些,第一次見到她,不過扮相和實力感覺都不錯。

        朱勝麗的嗓子真的非常像花旦,唱起來頗清脆響亮,雖然有幾句念白為了配合劇情氣氛而要念得比較慢時,我覺得有種牽強感不太自然,有種現代舞台劇的感覺,反而沒有辦法醞釀出那種情感氛圍;其實這個問題或許也出現在別的演員身上吧!只是由於朱勝麗擔綱的角色(湘琪)這樣的表現機會多了幾次,也就讓我多感覺了幾回。
  陳美蘭,飾演為整個故事穿針引線的人物(雙月),但是表現與發揮的程度,似乎較趨向平穩,我猜想會不會是因為她的出場情節、段落比較分散,情感要集中稍嫌難一點,而且湘琪與廣芝兩個角色的遭遇與心態都比雙月特殊──簡單來說,雙月比較接近一個「類型性人物」吧!深宮中失去盼望的動力,而轉將希望寄託來生的平凡女孩兒,雖然做了一件別人不敢實際去作的事情(我猜這應該是她生命中唯一的一次大膽妄為),但是還是比不過湘琪的如醉如痴,或廣芝的莫名情結;觀看演出時我雖然不覺得雙月被其他角色壓過去,但是回頭來想一想,在人物的形象上面或許原本就有這樣的情況/問題產生,話說回來,這不是很容易處理的問題,導演的調度與唱段的安排應該也有努力進行平衡的動作吧。

  其他的演員,盛鑑飾演的唐明皇只出場兩次,但是唱得不錯,他聲音真的不差。劉伽后飾演的梅妃是我認為最美的人物,聲音聽起來也很甜美。邊關將士二人組由孫元城和戴立吾飾演(孫飾病到不行的陳評,戴飾最後照顧了雙月和廣芝的李文梁),雖然是劇情所必需的角色但是存在感與「三個人兒」相較實在是差了一截的感覺,病弱的陳評雖然很可憐,但是在演出時反而讓人容易覺得有趣,袍澤情誼雖然可貴,卻似乎無法打開觀眾的同情心之感,發揮的程度也比較少。其餘角色如公公、宮女們、湘琪的爹娘,相對來說是配角的人物,在只看一次演出的狀況之下,我覺得自己只能說每個演員都是稱職地表現了人物的個性,沒有什麼大失誤,雖然宮女們的嘰嘰喳喳有時聽起來有點吵雜,但好像也不能完全歸於演員的問題吧。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要不是茱蒂蔻兒(Judy Kuhn),我恐怕不會注意這一場音樂會,就像雖然我知道楊呈偉(Welly Yang)是難得在美國百老匯竄出頭的音樂劇演員,但卻沒有刻意去聽《鋪軌》、《囍宴》的演出一樣。無論如何,幸好還來得及,讓我能夠不錯過這些好聲音。

老實說,雖然喜歡音樂劇,聽得是比身邊的朋友多,也還是有好多沒有嘗試去聽、去看的好作品,不可否認的,我們多半還是從耳熟能詳的、行銷宣傳廣的作品開始 聽起,從《真善美》、《窈窕淑女》等電影,到洛伊韋伯的精選作品,慢慢進展到《西貢小姐》、《悲慘世界》,然後知道史蒂芬桑坦……有限的資源與有限的經濟 能力,我想我的進展還是緩慢的。從網路上的心得發表,我知道有很多人對這些歌者、劇目、曲子都更熟悉,也更有「樂迷的」意見;我還不能達到這般程度,覺得 自己的感覺還不足以成為「判決」,最能夠表達的,還是自己的感受罷了,只能盡己所能地去感覺去描述,如此而已。

雖然節目的英文名字是「The Kings and Queens of Broadway」,但中文名稱是「楊呈偉的百老匯奇緣」,清楚坦白了宣傳的重點在於楊呈偉和茱蒂蔻兒,前者是難得的華裔百老匯演員,後者則因演唱 Disney動畫「風中奇緣」(Pocahontas)女主角的歌曲而被認識,我也是從這條路徑認識這個演員。但事實上這場節目還邀請了其他厲害人物:森 下迪娜(Dina Morishita)、傑瑞迪克森(Jerry Dixon)等等。其中擔任指揮、作曲、鋼琴,甚至加入演出的傑森羅伯布朗(Jason Robert Brown),是我覺得欣賞這場演出的最大收穫。簡單地說,這一場音樂會,雖然有些曲目是大家很熟悉的,但我感覺得出,這已盡量不只以「流行感」為取向 了,而是楊呈偉有心想要回饋、提供台灣的樂迷更多的百老匯經驗。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風音樂劇場獲得金士傑的授權,在舞台劇《荷珠新配》推出二十四年後,將同一個劇本再改編為音樂劇演出,當年蘭陵劇坊推出《荷珠新配》,成為台灣現代劇場發展上的一個重要劇目,如今《荷珠新配》要「音樂劇化」了,會是怎樣的風貌呢?

從這一點,就有點期待、也有些好奇了。然後陸續收到電子報,看見廣告單,知道出演男女主角的是黃士偉與顏嘉樂,作曲編曲由曾聽過的《威尼斯商人》(按:亦 為大風作品)音樂總監冉天豪擔任,有點紅又不會太紅的演員陣容,新興的劇場音樂家……會呈現怎麼樣的《荷珠新配》呢?最後做了決定,與幾個朋友一同去看票 價打八折的首場演出。

這一場演出,對我個人來說,有滿足的部分,也有感到可惜的部分。不可否認的是感到可惜的地方較滿足的部分多,也許換個角度想,進步空間還很大,很有期待的價值吧!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