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陰雨連綿,上午趕到學校聽一場崑劇講座,上海崑劇團的計鎮華、梁谷音兩位老師示範講解,非常美妙的一個半小時,讓人愈發期待著週末的三天好戲。
不過到了中午,學長的手機顯示著未接來電,回撥之後聽到的消息就讓人心情為之一默:教我們一群中文系學生唱京戲的張家相老師過世了。
張老師是一位老票友,並且會拉胡琴──因為會拉琴,才更熟悉唱腔與胡琴的分別,並且能直接幫學生吊嗓(不需另外的琴師),當時是學長跟幾位學姐先去,我接 著跟進(據說這叫「小一期」:p)。大約是在大四的時候去參與每週一次的上課,之前不曾學唱過京劇,第一齣學會的是梅派的〈三娘教子〉,七八分鐘的第一段 二黃導板,練煞人也;然後主要學的還有〈武家坡〉、〈二進宮〉,中間還有夾雜一些別的小段子吧,不過沒學完或者沒有正式開始,總之,大四到研究所的時間大 約四年,慢推慢磨地就這樣地學了幾段唱。老師這最後一批年輕學生,其實總是來得三三兩兩,不但如此,隨著畢業、升上研究所、還有興趣的變化等原因,我們來 來去去。
在放過長假、趕期末報告等活動中,我的京劇課中斷了一陣子,接著就是聽聞老師生病了。((希望我沒有記錯))
不想這一病又是動刀、又是電療、化療的,因為是腦部生了瘤。
動過手術後老師還曾試過拉幾次胡琴,聽我們吊吊嗓子,一面進行療程......接著我進入延畢的一年,不住在學校,一段時間不曾再跟學長他們去探望老師,不想今年才過了農曆年,老師又住進醫院。
今天才知道,後來的情況有多麼辛苦,而最後一段在加護病房的時間,是怎樣折騰。
最後一個月的老師一直處於昏迷的狀況,針筒與導管陪著,妻女陪著,偶而有些京戲唱段陪著。
2007年4月8日上午10點35分老師過世,兩天後我們正好在學校的一群,十個人到了老師的家。
轉瞬一年,我不曾再上過京劇課,原本已漸漸覺得不能順利唱好京劇的嗓子,現在更加生疏了,當時硬背硬聽大概記下來的唱段,現在大多忘記,實在有些汗顏。畢竟,老師曾經那麼一句一句地拉著琴、反反覆覆、週週月月,算起來三四年過去只學三齣戲呢.........
老師家沒有人能承傳他的技藝,唱也沒有,胡琴也沒有,真正是琴聲杳去。今天去老師家的多半是戲曲研究生,包括我,我想都是帶著欷歔無奈吧。
何止琴音杳去,那也負載了我們的青春幾載,一晃不覺,我們竟認識張老師那樣久了。
今天的行程又是忙碌的,有開心也有緊繃、還有薄薄的一層愁思。
唯願張老師在天得安息。
不過到了中午,學長的手機顯示著未接來電,回撥之後聽到的消息就讓人心情為之一默:教我們一群中文系學生唱京戲的張家相老師過世了。
張老師是一位老票友,並且會拉胡琴──因為會拉琴,才更熟悉唱腔與胡琴的分別,並且能直接幫學生吊嗓(不需另外的琴師),當時是學長跟幾位學姐先去,我接 著跟進(據說這叫「小一期」:p)。大約是在大四的時候去參與每週一次的上課,之前不曾學唱過京劇,第一齣學會的是梅派的〈三娘教子〉,七八分鐘的第一段 二黃導板,練煞人也;然後主要學的還有〈武家坡〉、〈二進宮〉,中間還有夾雜一些別的小段子吧,不過沒學完或者沒有正式開始,總之,大四到研究所的時間大 約四年,慢推慢磨地就這樣地學了幾段唱。老師這最後一批年輕學生,其實總是來得三三兩兩,不但如此,隨著畢業、升上研究所、還有興趣的變化等原因,我們來 來去去。
在放過長假、趕期末報告等活動中,我的京劇課中斷了一陣子,接著就是聽聞老師生病了。((希望我沒有記錯))
不想這一病又是動刀、又是電療、化療的,因為是腦部生了瘤。
動過手術後老師還曾試過拉幾次胡琴,聽我們吊吊嗓子,一面進行療程......接著我進入延畢的一年,不住在學校,一段時間不曾再跟學長他們去探望老師,不想今年才過了農曆年,老師又住進醫院。
今天才知道,後來的情況有多麼辛苦,而最後一段在加護病房的時間,是怎樣折騰。
最後一個月的老師一直處於昏迷的狀況,針筒與導管陪著,妻女陪著,偶而有些京戲唱段陪著。
2007年4月8日上午10點35分老師過世,兩天後我們正好在學校的一群,十個人到了老師的家。
轉瞬一年,我不曾再上過京劇課,原本已漸漸覺得不能順利唱好京劇的嗓子,現在更加生疏了,當時硬背硬聽大概記下來的唱段,現在大多忘記,實在有些汗顏。畢竟,老師曾經那麼一句一句地拉著琴、反反覆覆、週週月月,算起來三四年過去只學三齣戲呢.........
老師家沒有人能承傳他的技藝,唱也沒有,胡琴也沒有,真正是琴聲杳去。今天去老師家的多半是戲曲研究生,包括我,我想都是帶著欷歔無奈吧。
何止琴音杳去,那也負載了我們的青春幾載,一晃不覺,我們竟認識張老師那樣久了。
今天的行程又是忙碌的,有開心也有緊繃、還有薄薄的一層愁思。
唯願張老師在天得安息。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