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座昴宿星團(Pleiades in Taurus , M45 , NGC 1952)註1

昨晚,因為友人邀請而去聽了一場箏樂演奏會:「邱芊綾2008箏樂獨奏會」。邱芊綾目前是台南藝術大音樂研究所的學生,我想這應該是一場畢業公演音樂會。

沒有去聽、去研究,真的不會意識到,「箏」這樣看起來很古老的樂器,現在演出的內容可以那麼多樣化了,這場獨奏會的選曲「以台灣、中國以及日本三個地方的箏樂風格來作為這場音樂會的主軸」(演出前言)。除了中國箏以外,還有日本十三弦箏、以及用中國箏換上七聲音階弦製來演奏,並隨曲目搭配鋼琴或擊樂,演出共九首曲目,對我來說是一段新鮮而愉快的享受。

首先,我原本很少聽箏樂,當然「女子十二樂坊」是有聽過一點點啦,不過印象不深刻,然後一般國樂的音樂我也不是聽得很多,所以對於箏的音聲印象其實是很薄弱的;所以這次演奏會可以聽到箏單獨的演奏,也聽到不同箏的音色,對於箏樂的瞭解感覺一次增加許多(笑)。
其次,是聽到這些樂曲,包含台灣細樂、現代創作、以中國傳統音樂為素材再變化創作的作品,還有日本的現代箏樂曲,才知道原來現在的箏樂內容也是非常博大。

全場演奏會演出曲目如下:

向南、薩魯努的舞姬(古箏獨奏/三木稔曲)
楓橋夜泊(古箏與鋼琴/王建民曲)
抒情即興曲(古箏獨奏/李萌曲)
趣夢亂選段(古箏獨奏/樊慰慈曲)
虹(日本箏二重奏/水野利彥曲)
西部主題暢想曲(古箏與擊樂/周望、黃枕宇曲)
上四套(古箏獨奏/台灣細樂,王宋來傳譜,王瑞裕考定)
月火水木金土日 選段(古箏獨奏/吉松隆曲)
夜深沉(古箏與擊樂/王中山改編)


我和友人一致偏好日本箏的音色,也很喜歡這場演奏會中的日本箏樂曲目。在這場音樂會中的日本箏樂曲作品,感覺聽來都是音聲單純,但很有情調。不管是南方風味的〈向南、薩魯努的舞姬〉或是二重奏的〈虹〉,最喜歡的是吉松隆作曲的〈月火水木金土日〉,回家後上網搜索,這首曲目原本的名字應該是〈すばるの七ツ〉,
すばる是「昴」,也就是冬季的昴宿,更精確地說應該是金牛座的M45七姐妹星團,但是引入了日本週一到週日「月火水木金土日」的稱呼,變成有更多聯想元素在其中。邱芊綾選擇的好像是火、水、金、土這四段,真的很好聽,「金」的部分安排到最後,當下覺得好像應該要配上星空的感覺,非常美。
另外我也喜歡搭配了不同樂器的演奏,尤其是配上擊樂的〈西部主題暢想曲〉與〈夜深沉〉,不只是箏的部分好聽,擊樂的部分也很棒,西部主題風味十足,好像箏就該是那麼西域的樂器──咦?「彈箏搏髀」不就是西秦的生活嘛?註2 原來如此!〈夜深沉〉將原本由京胡主奏的樂曲改編為箏樂曲,一樣搭配了大鼓(都是彌衡罵曹惹出來的一段好戲),因為鼓聲非常的「搶耳」,所以我想或許當時箏的收音應該要強一點會比較平衡?不然的話鼓聲好像有點壓過箏的風采呢。
與鋼琴合奏的〈楓橋夜泊〉也蠻好聽的,其中有一段與鋼琴一句句「輪奏」的感覺,輕重必需很合拍,有默契,表現出來的效果很不錯。

因為是普通聽眾,所以我喜歡的曲目總是比較有點戲劇氣氛的作品吧,像現代意識比較強烈的,如〈趣夢亂〉,真的就比較亂,感覺比較遙遠。同樣要求技巧的樂曲,在面對入門甚至毫無認識的普通觀眾時,有明確氛圍、感情的作品應該比較討喜的,也許這也是考量到畢業公演要評審,所以有比較嚴肅的曲目吧?

每首曲子演奏之前有陳裕剛教授擔任導聆介紹,給與聽眾更多一點的知識,至少從此才曉得日本箏有十三弦、二十弦、還有音階的特色,以及各曲目的分析等等。

總而言之,這場小小的演奏會,讓我接觸了一些之前沒有接觸的東西,欣賞了很美好的樂曲,很開心。而且從現在開始我不只喜歡三味線啦,也想多聽日本箏樂哩!




註1 M45 昴宿星團,屬於冬季星座,秋冬之際肉眼很容易看到,此星團當然有很多星星,但最容易被看見的是七顆明亮的星,因此被稱為「七姐妹」星團。 這些星星周圍都還有塵埃雲氣反射星光。 這個星團的星球大約是五千萬年前形成的。  相較於太陽的 46 億年的年紀, 這些算是形成不久的星星。
本文引用之昴宿星團照片出自於http://www.cwb.gov.tw/V5/astronomy/Data/picture/skybody/starcluster/m45.htm
 
註2  李斯〈諫逐客書〉:「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其它連結】
吉松隆官方網站:吉松隆 交響曲工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