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7/05/05 19:30~約21:00
地點:華山文化園區 中四館(米酒作業場)

 

  ←米酒場原本的模樣(據節目冊翻拍)

 

去看了蘭庭崑劇團2007年的新作品《尋找遊園驚夢》,這齣作品定位為「新古典崑劇」,區別於一般的《牡丹亭》演出,有些實驗小劇場的味道,節目介紹是這麼說的:

《牡丹亭》為崑劇中最重要之經典劇目,女主角杜麗娘追求「至情至性」之精神,始終是古今中外各種版本《牡丹亭》演出中所極欲歌頌的核心。在當代疏離的「人/我」、「我/我」關係中,湯顯祖劇本中之絕美文采與一往情深,有其重新詮釋並映照現實之可能。本劇以女子為視角,在〈遊園〉、〈驚夢〉、〈尋夢〉、〈寫真〉、〈拾畫〉、〈玩真〉(叫畫)的古典表演中,重新解讀《牡丹亭》中杜麗娘與柳夢梅的交會與情思,透過「現實」與「想像」的交織出入,重新打造「新古典崑劇《尋找遊園驚夢》」。為膾炙人口的《牡丹亭》,呈現另一嶄新而美麗的表演風情。

 
連演出場地也是實驗性十足,台北場(
5/4~5/6)的場地是在華山文化園區的舊米酒作業場,新竹場(5/115/12)的演出場地則是位於新竹公園,麗池旁的空軍十一村,都是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舊建築。

不同的演出環境,不同的詮釋表演,演員 陣容也不含糊,導演兼男主角柳夢梅,是曾擔任陳士爭導演的五十五折全本《牡丹亭》柳夢梅一角的溫宇航,女主角是江蘇省崑劇院的孔愛萍,另外還有朱安麗、楊汗如(台北場的另一位柳夢梅)、錢宇珊一同參與演出。邀請無垢舞蹈劇場總監林麗珍擔任藝術指導,《尋找遊園驚夢》除了劇場演出外,還加入書法、花藝裝置的裝點,使觀眾從走入「米酒作業場」的那一刻,便能感受到不同的氣氛。

 

《尋找遊園驚夢》的演出內容,從一位女子讀《牡丹亭》,吟詠出〈尋夢〉的【懶畫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年」開始。團長兼製作人王志萍的文章說明:

…以〈尋夢〉為關鍵,重新整理《牡丹亭》 中〈遊園驚夢〉、〈尋夢〉、〈寫真〉、〈拾畫〉、〈玩真〉數折,不受傳統文本的情節順序所束縛,穿梭於《牡丹亭》畔的有情天地,尋找屬於明代也屬於當代的遊園驚夢!並將杜麗娘的〈寫真〉與柳夢梅的〈玩真〉重組併置,讓『夢中之情』劃破時空與生死,轉作『現實之愛』,凸顯出此劇以「園、夢、畫」作為男女主人公相識相守的鍊結,……

「園、夢、畫」分別透過三段戲的組合, 即〈遊園驚夢〉(夢)、〈拾畫‧尋夢〉(園)、〈寫真、玩真〉(畫),杜麗娘、柳夢梅在其中互相追尋,像是冥冥早已註定,透過情節的重組,我覺得是把杜、柳之間互相呼應的部分更加清楚地聯結起來,當然這樣的演出不可避免的是要分割原本的劇段,比如將〈拾畫〉從中切斷,插入〈尋夢〉,一開始或許有點奇怪,不 過整個連起來我覺得還可以接受,不至於割裂得太厲害。而除了女子(朱安麗)之外,演出的唱、念、身段基本都是傳統戲曲的表演,整體調性是比較古典的。

另外一點,演出完全沒有擴音器,聲音是透過建築空間本身來產生共鳴回響,文武場也很簡單,有時只是一隻笛子,有時加入了琵琶、古箏,聽起來頗為清雅。之前看二分之一Q劇場的《情書》和《小船幻想詩》,也是不用擴音器、不用大樂隊的,我確實喜歡這種臨場、真實的感覺。


 
。布景與燈光

演出不劃位,正面是階梯式的座位,兩側則是高矮不一的竹板凳,一方面是特殊的舞台場地,一方面是座椅高低差不足,要在其中找尋到一個最完美的位子似乎不大可能,所幸還是坐到不錯的位子,可以看 到具有景深的「舞台」正面。兩側有特別的薄幔,開演前打上書法字幕,演出中右側薄幔則有唱詞投影。

這個劇場能容納的觀眾不過二三百,眼前的舞台,左側像是傳統的上場門,正中央則大開一個方門,可見其內尚有一間屋子,自然產生了景深;兩間屋子的牆壁與地上,錯落有致地運用枝椏裝飾,配合場地原本的斑駁柱子、牆上塗鴉,使眼前確有了「斷井頹垣」的情境。演出開始之後,加上燈光、演員、效果道具,整個演出場地傳達出一般劇場沒有的風味。

運用場地天然的景深效果,不同角度的燈光,演出中有不少美不可言的畫面,例如甫開場沒多久,從「裡屋」走出的杜麗娘(孔愛萍),在那方框內緩步向前,從上方飄落粉色亮片如落英,暖光斜照,真的像一幅畫,我想這一幕畫面,一定能讓抱怨場地奇怪的觀眾,在瞬間體會到這個具有天然景深的舞台空間是多麼有意思。

這個連接前、後屋的方框,也像是「夢」 的通道,夢是女子(朱安麗飾)的夢,因為在女子夢裡出現的杜麗娘、柳夢梅,皆由此通道進出,而女子自己也遊走於夢境之中。(但是春香卻從左側上場,似乎又 打破此猜想了)透過這個被分隔為前、後的表演空間,得以「正面」地展現出角色由遠而近、由近而遠,追尋來去的情境,比如柳夢梅唱〈拾畫〉的【錦纏道】,一 面探尋頹敗的花園(往後走)、杜麗娘則唱〈尋夢〉的【忒忒令】等曲子一逕尋來(往前走),在杜麗娘一面尋夢的過程中,她回想夢中書生行止,也是由柳夢梅與女子從後方走出表演;門框正好成為杜麗娘、柳夢梅在生、死兩界,夢境內外的分界,藉由門框所分隔出的裡、外景,巧妙地襯出兩人之間的距離,但是兩人神交 的時候,也就是〈驚夢〉、〈寫真‧玩真〉,則是在前景(接近觀眾)的場地演出。

很有意思,這麼自然的遠近感,這場演出中我很喜歡這部分的舞台設計。

砌末用的很少,不是有圍帔的桌椅,而是 古典家具,開演之前場上有座放著鏡臺的几,在〈遊園〉杜麗娘梳妝後就讓春香搬到旁邊去了,之後〈驚夢〉用一張椅子,〈寫真‧玩真〉用一張畫案桌;另外在舞台的左半邊,也就是女子初登場的位置,也是有一副桌椅,不過我的位置偏中右,看不大清。

燈光在這個空間中的表現也是很重要,柱 子或天花板附近架著不同角度的燈具,配合演員的行動(不管在前景或是遠景),給予足夠的照明,看似容易,但其實是與舞台調度配合得很好的,比如砌末就放在 主要演區的旁邊,離左側上場門很近的地方,燈光不會刻意遮蔽閒置在旁的砌末,但也不會讓它在不該亮的時候亮出來,因此觀眾的眼光可以很明確地集中在演出的 重心。整場演出中只有一、兩次全暗吧,主要是為了讓演員能夠回到後方,而不是為了遷換布景,基本上我覺得燈光用得很恰如其分,根據情境也有明暗的變化,雖然演員靠近觀眾的時候,身上臉上的光線感覺太亮,好像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關於燈光我也沒有瞭解得更深入,不能瞎說太多。^ ^”


。扮相,表演

朱安麗飾演「女子」,故事由她的視角展 開,展讀《牡丹亭》的女子悠悠進入了對杜麗娘、柳夢梅故事的想像,或者是夢境,在夢裡她看見杜麗娘遊園、驚夢,自己也同杜麗娘一般尋夢、回想著柳夢梅的溫柔,看著杜、柳交心神會,最後穿過幻想,回到現實。這個角色置身於原著之外,朱安麗的低吟淺唱,將嗓子放得較鬆,不若孔愛萍聽來細、亮,也不完全是傳統唱法,不過以身份和情調來說,還可以相合,感覺比較突兀的是〈尋夢〉時,用舞台劇的口白方式,說著「秀才!秀才!」「尋來尋去,都不見了…」旁邊就是唱著水 磨腔的杜麗娘,實在是不太搭調,女子與杜麗娘一前一後、一唱一念「似這等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幸好沒有擴音器,女子又是 往後退的,聲量不會掩過杜麗娘的唱。

演出中只有朱安麗穿著特別的服裝,基本上穿著淺粉紅色無袖上衣和寬鬆的長褲,配合需要搭配外衣,其中有一件融合了淺粉紅色水袖,外罩深褐色橫紋披肩,顏色與杜麗娘的戲衣相配合(杜麗娘在〈遊園驚夢〉所穿褶子也是淺粉紅色),剪裁的寬鬆感大約可以表示女子在夢境中悠遊的感覺?

 

孔愛萍飾演杜麗娘,在〈遊園驚夢〉中的 出場搭配舞台場景,令人驚豔。她的唱和念很穩定,但是有些時候好像把聲音壓得很細,我個人覺得聽起來很高亢,甚至是太高了,譬如「正好尋夢也」,我以為雖 然心喜,亦不必要那麼拔亮的聲音來念,依然可以表現出杜麗娘的期盼吧,高音雖然透亮,但是好像有點太銳利了,我比較不是那麼習慣。除此以外,我覺得孔愛萍 的化妝大大影響了她表演時的表情發揮:下眼線畫得太重,眼睛上部畫得也比較沒有層次,看起來像是整個眼睛圈在黑眼窩裡,雖然說這樣的畫法也許是比較傳統的,但是眼神再怎麼轉動都被妝給扣住,不夠靈動,表情就顯得淡了許多,不太豐富。很希望能看到她的妝容有些變化,應該能為表演增添更美的神采。

溫宇航飾演柳夢梅,我還蠻喜歡他的表演,本劇中演出〈驚夢〉〈拾畫〉〈叫畫〉的段落,我覺得都蠻好看的,除了唱念,他的眼神表情頗為靈活,我覺得可以看到柳夢梅有點傻傻、但又多情的模樣,還有幾個身段如進園、拾畫,蠻好看的。這次看戲時發現柳夢梅的穿戴是有規矩的,溫宇航在〈驚夢〉戴文生巾,到了〈拾畫〉換學士巾,後來有機會直接請問了溫宇航,才知道他戴文生巾是「規矩」,說通常在夢裡、夜裡或者是生病時戴文生巾,原來如此呀。不過,為什麼他的那頂文生巾那麼金光閃亮呢?這點還來不及問。我覺得由於扮相的關係,溫宇航戴上以黑為主色的帽巾比較好看,有修飾效果。

春香由錢宇珊飾演,戲份不多,就是在 〈驚夢〉出場陪杜麗娘遊園。我覺得有疑問的是,她的身段動作有些怪,要在空無一物的舞台上演出入園所見,譬如「遍青山啼紅了杜鵑」等等,她的身段有些指示得太近了,比如她指的某個「花叢」(還順便聞花香)位置就像在她的腳邊,那個高度大約只長酢醬草吧(汗);在與杜麗娘配合的時候,有時也顯得一個高遠、一個低近,視角不一致,看了覺得有點怪,配合還不夠細膩的感覺。

 

整體來說的演出感覺是蠻有意思的,包括場地,串連、拆解再組合的演法,還有演員的表演,綜合成一個新鮮的體驗。當然並非無懈可擊,但我覺得又讓《牡丹亭》的演出──從詮釋、表演、到呈現方式──又多了一個值得回顧參考的例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