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邊發生一些事情,
先是這個月中旬聽說一位學妹在高雄發生車禍,
醫療兩週後情況惡化而過世的消息;
我什麼也來不及為她做,只有為她祈禱安息。

然後這週又聼聞一位教會姐妹,在接送孩子放學的途中發生車禍,當場不治。
這位姐妹與我的距離感覺比學妹更接近,
因為她是我的「探訪對象」(雖然我才剛開始覺得比較認識她)
我知道她是很棒的姐妹,而且我們週日才在安息日聚會見面、一起練唱詩歌...
突然傳來的消息真的讓我和先生都很驚訝。

我很感謝,在這時候我們有信仰可以支持著,
我們可以去祈禱,去相信神的大能安排著一切、也會撫慰、治癒一切,
雖然這世上有這麼多令人措手不及的苦與痛,
但是我們願意相信一切都有其目的,
也願意相信逝者的靈會在祂的懷抱之中。


因為行程的不同,昨晚我到台北,老公先回到台中去協助他們的家庭,
所以我並沒有馬上瞭解到這位姐妹的車禍狀況究竟是如何,
但是我有點好奇,我想按照事件的狀況,也許在新聞上會有點報導,
於是我去搜尋了網路上的新聞。 

結果我找到三則新聞,
然而在我看了新聞之後,我深深的感到顫慄,
不知道該怪自己去找新聞,還是該歸咎於何。

三家新聞提供分別來自中廣新聞網、TVBS、以及蘋果日報。
現在我實在不想重新再點進新聞的頁面,
所以我列出標題,相信觀者依然能夠看出其中的差異:

中廣→騎機車載小孩回家 婦人命喪客運輪下

TVBS→公車輾頭!婦人慘死 兒子目睹崩潰

蘋果→接兒下課 慈母遭公車輾斃 輕傷兒目睹慘劇 跪地哭喊「媽媽」

很不幸的,我昨晚第一篇點進去的是蘋果日報的新聞,一開始沒特別去注意報社,
但在看新聞文字的時候,真的讓我覺得整張臉都要揪起來。
那些描述用語,和劇情性十足的報導方式,著實讓我感到驚愕,
我馬上聯想到日前仙台震災時討論並注意到的媒體播報風格差異,日本NHK的冷靜與台灣新聞媒體的強調,
那一瞬間,我更徹底地瞭解到那種差異給人帶來的衝擊壓力是完全不同的──
後來我又看了另外兩家的報導,
如新聞標題的調性所示,中廣新聞的遣詞用語真的顯得比較平穩,
沒有那麼淒厲的哭喊、沒有那麼崩潰的情緒,
雖然,我仍被這樣的新聞嚇得趕快打電話給老公,
確認在車禍當時的情形與這位兒子的情況,
一面講著電話的時候,我真的還感受到媒體「懾人」的力量,心裡仍然是感覺非常地起伏而不適。
老公說他有看到新聞,他也知道那些報導寫得太過火太煽情,
這位姐妹的家人們都還是堅強的,
在車禍現場的兒子也都還好,沒有那麼嚴重,要我不要擔心得太過頭。
講完電話以後,我還是有點激動,去翻了一會兒教會雜誌才終於比較平靜而得以入眠。

這真的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這麼可怕的文字力量,
對於事件的當事人和親友來說,
這樣的新聞真的會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
媒體傳達消息是有其義務的,但是忽視當事人周圍的人的感受是為什麼?
只是為了更多的閱聽者嗎?
只是為了「忠實呈現」嗎?
而那樣真的「忠實」嗎?......
我不知道當事人姐妹的孩子們或丈夫是否有看到這幾則新聞,
如果他們看到,他們會怎麼想、怎麼感受?他們腦中的畫面如何?

記者大人們,請顧念你們銳利的筆鋒,
那麼銳利的筆,
在這次的事件中,碾碎的是我們肉做的心,
在其它的場合中又會怎樣地對待他人?
真的,請顧念你們手中那可載舟,也可覆舟的利器,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