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要摘錄書中的一小段而已,可是就順便講一下讀的感想。

這本小說真的是溫馨的推理小說呢,共有七篇小說,角色一貫;利用大量對話的方式生動又簡潔有力地呈現出故事中每一個人物的樣貌。而且,我會很好奇這樣一對雙胞胎應該要長成什麼樣子會最有說服力呢?「爸爸」的模樣?「柳瀨老大」的模樣?與我過去認知的推理小說不同,《繼父》的情調有點像是漫畫中從嚴肅到搞笑的安排,有一點不可思議,但是故事情節緊湊、氣氛還挺溫馨,兩個小孩有趣的程度非常有「我們絕對能收服爸爸跟柳瀨爺爺」的說服力(笑),另外,還有種悲憫世間各種人物的情感。雖然說我們還是不能鼓勵偷竊與暴力等等行為啦,但是讀到這樣的小說作品,還真是不忍苛責很厲害的宮部小姐呢。

就算是小說,作者多少還是會在作品中透露自己的心聲吧,在《繼父》這本小說中,有一小段話我覺得應該是宮部美幸的心聲吧,在我之前代課的時候讀到,感覺......真是想要拍手呀!所以,我要特別摘錄出來分享給大家~


......讓我這種人表示意見或許有些奇怪,但是我真的覺得現代國文是門很可笑的課程。至少拿詩歌和小說當作上課題材,實在很奇怪,令人懷疑主事者的腦筋是不是有問題。

灘尾老師(按:本篇小說中雙胞胎之一小哲的導師)以她往右上方翹起的獨特字體列出一連串的問題。例如:

「請試著說明這一段奧白兒的心情?」

「請想想看在這些文字中包含了怎麼樣的情感?」

你看是不是很滑稽呢?

原本文學作品、小說和故事,就不是要以思考或說明來品味的對象;而是要先陶醉其中,接著才加以解釋──而且是由讀者自由解釋,才有意義。

我以前所唸的課本,上面總是命令我們「說明」、「思考」;現今的課本則是輕聲細語,諂媚般地要求「大家一起想想看」。但不管那一種,最後一定都是「考試」等在後面。出口都一樣,結果當然也就相同。不允許學生們自由解釋、自由感動,孩子們只能找尋符合題目要求的正確解答,於是討厭讀書。這麼說起來,故意裝得和藹親切,以商量的語氣要求學生們「大家一起想想看」的教科書從頭到尾都有問題,難怪有人說這種教育方式是教育亡國。

因此我完全不在乎上課的內容,什麼都聽不見;只是呆滯地盯著灘尾老師一下指著學生一下翻動書頁,來回舞動的白皙手指。......


原來不只是台灣,日本的教育似乎也變形為作家難以忍受的狀態。剛好昨天不小心看到侯吉諒的BLOG有一篇文章:〈為什麼要這樣考國文?〉文中也有關於現在學生學國文、考國文的想法:


除了題解、作者生平、字義、讀音、註釋、成語、破音字、錯別字等等,老師在教國文的時候,能不能多些如何欣賞、如何表達的東西?而不只是對一整篇的文字做瑣碎的分析?

至於現代文學,能不能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去理解、欣賞、思考創作的意涵,來代替說文解字式的教學?

當然,最重要的是考試,因為考試決定了教學的方法,太有創意、太深奧了的考試方法,變成整學生的手段,這樣對國文教育有什麼幫助呢?


老實說,我讀完研究所、去高職實習一年,其實是給自己一個反思的機會,這段時間要試教代課,我經常是戰戰兢兢,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講錯字音字形,不知道修辭法會不會講得不夠、不知道國學常識補充得足不足......奇怪,過去八年我在大學裡面學到的東西,好像跟這些完全沒關係?是因為我沒有去修「文法與修辭」嗎?還是我的詩選詞選唸的不夠認真?更大的問題是,有些寫在備課用書、教給孩子們的「知識」,已經造成了根深柢固的錯誤,其中有些狀況,甚至是從我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就一直錯到了現在,我竟然還傻傻地教給下一代的學生們......原本在高中時不以為意、傻儍讀完,直到完成大學教育再回頭一看,才發現有些問題一直以來都沒有被解決。考試讓我們以制式化的方式學習閱讀,並教導學生如此閱讀。雖然我們努力地想要透過文學去啟發學生文章中的意涵與情感,但是在課程的進度壓力、教育方式與招生體制等種種條件限制下,「不管那一種,最後一定都是『考試』等在後面。出口都一樣,結果當然也就相同。」這樣的無奈情況就出現了,宮部美幸這段文字,或許是在她無意間看到學生的國文課本,再也忍受不住而脫口而出的話──當然這是我單純的亂猜測啦。(笑)

所以~如果有哪個學生不小心看到這篇文章,
那麼,閱讀的時候就
不妨試試看,多運用一些感受和聯想力吧!
或許在這樣的體制之下,還是可以找到一些更有意思的東西,
我自己也很需要這樣的自我成長,所以,這不是特別寫給誰看的文章,而是我自己給自己的一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