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劇時間:2008年7月15日 (19:00開演)
觀劇地點:國家戲劇院

天津京劇院此番來台演出,帶來一齣新編戲《媽祖》,因為是覺得很不錯的演員王豔主演,所以當時買票就很爽快給它買下去。

然而,實在是不太喜歡整體的呈現方式耶。 Q Q
所以本篇心得,先把感覺不太喜歡的部分先說一說。

首先是話劇式、演講般的旁白或口白,開頭就出現一位老爺爺(對嘴)說出「這是一個久遠的傳說....」之類的台詞,真是讓人馬上就心寒了半截;之後演出時,有些角色的京白讓人聽了覺得怪彆扭的,比如唱起來飽滿響亮的老旦李宏,林默娘的爹爹也是,一開口打招呼就是京白...或者可以說是更趨近話劇口白那樣的聲音,真的很奇怪。而且戲到尾聲的時候,媽祖等人物擺好全場架勢,看起來頗為氣派的當下,那個錄音的口白又冒出來:「.....世界各地都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
..........大概是這樣的台詞吧,反正就是整個囧掉了。(汗)
預錄式配音,預錄透過喇叭傳出來還蠻明顯的,除了開頭結尾的旁白,主要是為了一些聲音特效、還有為舞群「伴唱」的唱段或樂段,但是總是覺得不大起勁,音響很響的時候尤其感覺突兀。

此次音樂設計有加入管絃樂的部分,編制如何我沒有看見,只知道有指揮。有些時候太響了,大概是第一天演出,音響效果還可以再調整;其他音樂的部分,其實我覺得西洋樂器用得太明顯,常常有Bass的低音輔助,可是其效果我覺得還好而已。
唱段設計的話,是給了主角王豔好幾段不好唱的,王豔聲音好,聽起來是覺得蠻不錯。
其中還有一兩段合/重唱,感覺有一段唱得比較沒有那麼清楚,這種唱段設計還是比較冒險,其實我覺得不這麼設計也沒有什麼關係。

不是很喜歡舞群的部分,尤其是開場那群仙女,一開始場景感覺還很模糊的時候跳上一段,覺得好像怪怪的,沒鋪陳;後來的部分,漁村女穿舞衣也太怪了,感覺男角的部分設計得比較好。全部舞蹈設計的部分我覺得就是「林默娘彩帶鬥山妖」那段比較好看。

舞台美術部分,舞台還可以啦,架起來有點麻煩就是了,而且推道具的人太心急了。
背景布幕,那幾幅景片是還蠻好看的,不過後來有個月夜的場景,明明布幕上是雲層,卻給它投了個滿月的燈光,因為有雲朵,所以不可能看到乾乾淨淨的明月「墊」在它上面嘛!
這就是偏寫實布景出的漏洞了。
燈光方面,強力追光燈用得太多,雖是為了讓其他部分暗下、方便換景或聚焦於主角,可是用得太多,看起來很刻意。友人阿紅則是很受不了用來表現風雨等情況的「閃光燈」,因為一直閃閃滅滅的。

服裝設計,大概是結合了舞蹈服裝和傳統生活服飾的感覺,但是就像前面已經提到的,漁家子女穿著像舞衣的服裝還是覺得有點怪怪的,然後配件都太豪華了,王媽媽(呂洋)的水鑽大耳環、林默娘(王豔)的水鑽頭面,亮晃晃的不太像是辛苦的湄州子民的模樣......若說是主角為重的話,感覺也還是太強了些。

再來說說這齣戲的劇情。
簡單說這個故事,始於赤腳大仙與觀音大士尋得天河擺渡女降生人間湄州島,要平定災亂、救助百姓,於是林默娘降生。
主要的災殃有二,其一為村裡有瘧疾傳染,急需紫荊草,但因山妖風妖作惡,紫荊草只在妖怪棲住的紫荊崖上有,所以默娘跟哥哥炳乾、好友小妮(←這個洋化的名字真的很怪!)一同上山去。路上遇到妖怪擾亂攻擊,默娘不知從哪兒變來的紅彩帶跟山妖們纏鬥一回,掛掉山妖,終於取得紫荊草得勝而返。上半場結束。
其二是風妖的報復,與海怪協同,在海上作浪影響林家爹爹等人的船隻,海上一堆人不斷地大叫救命──這是真的,下半場真的出現很多次「救命啊~」的音效──默娘情急之下,與娘親和王媽媽決定燒了自家屋子,讓海上的島民可以循著火光將船駛回。不過默娘父兄未歸,默娘四處尋找時遇見赤腳大仙,想起了自己原本的身份,但她決定放棄仙籍拯救苦難,觀音感念而賜她蓮燈一盞,默娘出海救人,不甚誤入海怪陷阱將燈失落妖怪之手,所以最後幾番掙扎,她投海自盡,讓蓮燈再放光明。
就這樣,天庭感念林默娘的無私犧牲,將之冊封為媽祖。完畢。

一直都搞不清楚林默娘是怎麼學會武功的,紅彩帶又是怎麼來的,該不會是護身絲帕能夠任意變化尺寸吧?更扯的是燒房子,連搶救都不搶救一下就燒了,而且為什麼要燒房子,你燒織布機不是也可以嘛...說到織布機,為什麼默娘晚上出家門在庭院散步,走著走著會只遇見一台織布機,讓她靠著去作夢呢?這些是在看戲的時候感覺比較不能理解的安排。

整齣戲的節奏,前面還好,後半段感覺拖得多,尤其林默娘決定要跳海的時候,思前想後,一幕幕親人鄉人呼喚的唱段與畫面,拖了蠻長的時間。

講了一大堆好像都是很負面的感想,但這齣戲還是有比較好的地方啦,就是唱的部分。王豔真的唱得很不錯,嗓音甜潤嘹亮,叫板好聽到一個不行。豔麗的觀音大士(但忘記叫啥名字了)也唱得蠻好聽。李宏的老旦還是一樣響亮,不能一直唱或許她也會有點兒不過癮吧;呂洋也是,唱的比說的好聽,雖然她唱的部分有點像是硬塞進去的(事實上我覺得她這個王媽媽角色,真的很像是硬塞的......)
總之,最好的部分該是唱功的部分,包括邊配的角色都唱得還蠻到位的,當然錄音伴唱除外。

不能說天津京劇院沒有用心去製作這齣《媽祖》,或許還是製作得太認真呢,還運用了民族舞蹈、變臉於其中,舞台美術的製作感覺也支出不少;但是在表演部分加入的一些輔助手法,卻顯得有些過度。
是不是近來新編戲曲總是要這樣加入許多「元素」,想要使戲曲與現代劇場元素之間更有交流合作的機會?不過,看了幾部這樣的製作,覺得還是稍微化繁為簡的好,相較之下,國光劇團在駕馭、整合這些劇場元素時還是看起來比較順。
還是說是因為我不喜歡看民族舞群的緣故?@@'a

還有一個問題,到底那個山頭上的紫荊花是怎麼一瞬間開放的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