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劇時間:2008年6月7日 午場(14:30開演)
地點:國家戲劇院
演出團隊: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編劇:黃維若
導演:郭小男(郭曉男?)
主演:郝 平 飾 徐聖喻
   田 蕤 飾 馬快刀
   宋憶寧 飾 梔子花(馬快刀之妻)


好像有一陣子沒看舞台劇(話劇)了,這次看《秀才與劊子手》,是因為看了劇情簡介,覺得還蠻有意思的,剛好也不只我一人想看,有伴一起買票的話,也就覺得比較踏實了些。而結果我覺得是很好的,看戲之後,覺得真是沒有白買票呀。

先來說說劇情概要(如果不想看的人請自動跳掉以下兩段):
故事發生在清光緒年間,據說是歷史真人真事改編的。西元1905年,清廷突然取消了酷刑(如凌遲、腰斬等)以及科舉考試,此一消息讓兩個人物受到極~大的衝擊:自幼讀書、不斷考試、甚至沉迷於科考中的秀才徐聖喻,以及以凌遲腰斬發展出一整套「殺得好快樂」大道理的劊子手馬快ㄉ,這兩位住在對門、生活層次似乎天差地別的人,對徐聖喻而言,沒了科舉就不能考試、他在夢裡即使當了狀元、不考試他還寧願放棄高位;而對馬快刀來說,沒了酷刑,光殺頭就沒意思!
結果,不能發揮使刀剮肉絕技的馬快刀辭了劊子手這份工,但是渾身不舒服,於是他的老婆梔子花給他出了個維生的主意:開豬肉舖,想不到快刀的工夫在市集上闖出了一片天。原本兩袖飄飄的徐秀才呢?不能考試、又不知道怎麼混口飯吃,好不容易找到個私塾先生的工作卻被苛扣地受不了而逃跑,莫名其妙、勉為其難地變成了馬快刀肉舖的學徒,嘿,有句話叫「百無一用是書生」,一身健美好肉的徐秀才做起肉舖的工作實在不適應,這個弄不好那個不敢碰的,差點給快刀嫂再趕出去.......

然後故事怎麼發展呢?
馬快刀這半生拿刀割肉的生活經驗,融入了徐秀才數十載寒窗苦讀的經史子集,竟然碰撞出亦文亦武、亦俗亦雅、亦喜亦悲的火花:原來他們追求的境界不是那樣八竿子打不著一絲緣份,竟是同樣的沉醉痴迷,樂在其中,只要想通了,「萬物道理均為一」,就互相得了真傳。於是快刀肉舖的招牌變成了徐聖喻、捧書晃腦吟詠「人無再少年」的人竟變成了馬快刀!


這是一齣說起來並不太難的戲,不過就兩個人嘛,困頓之中解開了一些原有的束縛,最後來了一個歡樂的超級變變變。但是能夠抓住這個題材來寫這個劇本,就是一項巧思呀。編劇確實將徐聖喻與馬快刀塑造得很分明、很有趣;但是這齣戲又不完全只是部喜劇而已,什麼樣的年代有著什麼樣的人,深陷長久以來科舉/酷刑律制的框框裡、卻自以為從中找到生存意義的秀才與劊子手,他們面對的不是一般人的解脫,反而是困頓,正如節目單中〈悲涼,在笑聲中顯現〉一文中所說的:

他們真誠地相信生活就是這樣的,在一個長期的不知不覺過程中已經逐漸被異化了。只是到了變故的突然降臨,他們所異化的處境消失了,兩人才覺得所依憑,失落感油然而生。.......為了適應已經習慣了的異化,他們只有再進一步的扭曲自己。......他們的狀態是在迷途被突然截斷之後開始尋找新的迷途。

乍看下會覺得這就是一齣很好笑的喜劇,但再稍微思考,可能會發現其中舉重若輕地,帶出了一些東西。

徐聖喻與馬快刀是芸芸眾生中微小微小的縮影,我們總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號稱每個人遇到困難總是要想個辦法、換個態度來解套,他們確實努力了,有趣的是,他們運用的竟是「吾道一以貫之」的方式,心念不轉道具轉,倒也轉出了一片天。
對後人、對冷眼旁觀的局外人來說,或許他們選擇的是「迷途」,然而,有多少人連這樣的一條迷路也找不到呢?其實能夠投注於某件事物當中,如此認真執著,還能夠「學以致用」、「套用公式」,我倒覺得也未嘗不可,畢竟他還是找到了一個相對的解決方式,說不定還有人連這樣的辦法都找不出來呢。所以這齣戲也許說出了一點點小人物面對大環境的悲哀,但另一方面,也說出了人適應環境的可能性,即使有些荒謬也還是有可能性的。

講太多道理也沒有意思,說說劇的呈現方式。
《秀才與劊子手》運用了偶戲+歌隊的方式,一群演員帶著面具,表明了他們是「偶」、又是「眾」,又是戲裡人、又是戲外人,還有個會喊「上景片~」的,表明是搬一臺戲給大家看,但他們又在其中穿插,我還蠻喜歡這樣的方式,人員精簡方便、有特色(用了儺面)、帶有一點點疏離感,可以說是融合了戲曲的特色吧,「上景片」「下景片」也就是在劇始劇終之時使用,不至於太過度。唯一稍有問題的是有些人的聲音隔著面具傳出來,雖然他們的口條都非常好,但還是有些句子聽不太懂,可能是字多不容易傳得清吧。

舞台,這次的景片算是虛實結合、用得不錯,我喜歡那兩片有點插畫似的房屋背景,不知道用什麼材質去,有立體感,還會泛點金屬光似的,前頭的景片就比較普通一點,燈光也不會誇張,就我對郭小男和黃海威的第一認識經驗註1來說,這次真是做得還挺恰到好處的。有樸拙的味道、也有現代的創意。

道具挺簡潔,像肉塊的精巧分離情況,是用類似發泡塑膠「巧拼」那樣的東西來表現的,拆卸方便(笑)。另外有一樣道具設計的好,就是四條腿的長板凳,酒家民家都很容易看到的那種道具,方便搬動,可以坐可以踩、可以架梯子、反過來還可以當橋板。
服裝嘛,穩當的,看起來覺得沒有什麼大問題,歌隊+群戲演員的服裝顏色大多是濁的、適合老百姓的顏色,主要的三位演員比較亮一點,但也不誇張,梔子花比較亮麗,就當她是因為要說媒所以得光鮮些吧。

郝平演的徐聖喻在每一幕都很有說服力,嗓子好、口條好,打嗝也打得好(這只有去看戲的人才知道啦XD);田蕤的馬快刀非常可愛,從他一開始說徐秀才是個好人我就很開心,也不知道到底是劇本逗的還是演員逗的好。宋憶寧的梔子花,嚴格說起來還是偏向配角吧,但是也挺有存在感,演出明快,跟梔子花的個性很相符。

戲裡有時曲笛、有時電子,氣氛的跳躍很明確,但是並不會覺得太唐突,我想整齣劇的節奏安排是蠻剛好的,不拖不趕,讓人可以很順很自然地看下去。不過有時候電子節奏太大聲了,這個可以再調整一下。

好久沒有寫這麼多字的感想了,可見這次我真的看得很高興。當下看完的時候,朋友們也都覺得蠻好看,很值得再看一次、或推薦給其他的親朋好友。也許趕不上了,那就當是炫耀文吧,嘿嘿。


*註1:郭小男是上海崑劇團1999年35折《牡丹亭》的導演,該版一言以蔽之,華麗非凡。黃海威則是曾參與55折「美國版」由陳士爭導演的《牡丹亭》舞台製作,此版以寫實亭臺戲園景象為一大特點。

*相關連結:

兩岸交流火紅首選,上海話劇中心巔峰極致之作‧秀才與劊子手

台北藝術推廣協會介紹

異色好戲BLOG
由台北藝術推廣協會建置,內有數篇相關報導,及精彩片段影像,請自行收看。
(本文附帶DM圖亦取自「異色好戲」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宅媽小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